如何有效率的讀期刊論文/Paper

前言

因為又要更新下學期的教材,學生也遇到寫期刊論文(之後都會以P來代表)初稿太口語化的問題然後需要給予幫忙,讓我決定寫一篇文章整理一下自己的方式。

為什麼寫P之前要需要知道怎麼讀P呢?因為這樣你才會知道讀者多愁善感渴望又有一點變態的心渴求什麼。這也是一個高教訓練學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因為讀懂它,代表你的基礎能力(領域的知識、英文理解)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以後讀懂相關的文獻也比較沒問題,達到獨立研究的第一步。

怎麼讀一篇P呢?線上有很多很好的參考資料,如彭明輝老師的 大學時代的讀書方法不管用了,為什麼? 或是Science期刊發表很多不同方式的 How to (seriously) read a scientific paper。這兩篇都很好,所以我也不想老生常談,主要是想探討怎麼更有效率地讀一篇P。

效率才是重點

完全瞭解一篇P不難。但是要在很短時間收取它的精華,甚至要決定花多少時間在某篇P上,這是一個難題。舉例來說,我之前有看過學生為了要討論一篇P花了整整一個禮拜。如果對這位學生來說這篇P是完全新的領域,而花很多時間去了解這篇背後的專業背景、問題的癥結、實驗細節等等,那當然是值得的。以學習曲線來說,這是一開始對新領域不熟悉而造成掌握信息的速度變慢許多。

但是接下來要想的是,下一次讀P會花更少時間嗎?為什麼?這重要嗎?

是,這很重要。主要還是時間的管理。畢竟身為一個研究者,你必須時常的去更新你的學識跟嘗試新的東西,思考新的想法。其實也沒有很新,說不定都是其實是五年前的想法(五年前想到、四年前開始做、一年前投稿、Boom!)。所以懂的怎麼有效率的管理時間去更新你的想法是作為獨立的思考者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你也可以思考這樣你喜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看看我自己七月的行程 最近迷上toggl,先不算七月中之後出差到月底忘記算,至少在實驗室的前11天裡我花了快8 小時讀P。雖然七月真的很忙所以算是低估,但是以這樣來算的話,我一年會~260小時就是在讀P上。我算過我一年應該是要讀至少100篇P。我覺得這還算少的,如果可以的話能給我多一點時間讀會更棒。畢竟,讀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是研究工作最棒的其中一部分。

行政好多啊~還有很多更小的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從這篇文章得到什麼,然後你要訓練自己怎麼有效率地做這一件事情。

接下來這是我的方法,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習慣。希望你可以找出你的模式。

讀P的 步驟

第零步:為什麼要讀P

  1. 學識的取得
  2. 想法的取得或收斂
  3. 讀、寫作能力的取得
  4. 實驗步驟、分析的取得
  5. 興趣
  6. 預測領域的走向
  7. 老師逼的 *
  8. 世界和平

* 記得當你對自己沒有安排時,人生就會有一些雜七雜八的人幫你安排。

第一步:讀P的目的。

  1. 完了下禮拜要報一篇P
  2. 老師給一篇P叫你讀
  3. 更新自己的腦袋/教材
  4. 自己領域的新知
  5. 想要了解一個新領域
  6. 正在分析結果
  7. 正在寫一篇文章
  8. 完了這篇P的標題根本就是我正在做的
  9. 這篇竟然cite 了我誒好棒趕快去讀

第二步:打造一個讀P的環境跟過程。

“情境一:你在網上找到一篇P,你用最新的可線上編輯pdf 的軟體準備好好讀做很多註解,然後朋友fb 如果你有朋友的話 你,回覆訊息後發現有兩封email,讀完後發現很久沒更新的獵人竟然更新了。。一天下來,你發現你好像還沒讀完整篇P,但是至少知道了某人要讓宇宙發大財。”

這樣的情況是否相似?

古人讀書時還要紅袖添香,而現代宅宅都是穿無袖的這個時間點下,至少要想一個能讓你專心的情境。然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算讀完了,了解這篇了,如果沒有把這些知識稍稍改變你的認知,那你終究只會多懂一點冷知識而已。

我發現很多人其實很少探討這一部分。但我覺得非常重要,就是長時間的效率問題。雖然我有一陣子也是想把所有的資料都存在線上,筆記也在線上好整理等等。後來發現太多誘惑 漫畫啊~,還是回歸學生時期演練最習慣的動作。

所以在讀的時候我會:

  1. 我會印出來。尤其知道台灣有做木材生成的超帥IMBA教授後,印得更勤了。
  2. 然後要做筆記,所以我會準備一張白紙。 嗚嗚沒有香
  3. 放 One republic + Coldplay + Snowpatrol + Linkin Park 的歌
    1. 人生正面的時候會一直放 Everything I need
    2. 負面的時候會一直放 Skinny Love
  4. 在讀的時候可以把重點寫在文章的第一頁
  5. 在paper上畫筆記跟註解 或是滿滿的OS
  6. 在讀的時候可以把重點寫在文章的第一頁
  7. 在分別的白紙上寫你 a.自己的觀點、b. 得到的想法跟 c.接下來要做的。範例如下:
    1. 重點!這很有趣代表著 A -> B -> C ! 是否代表 D 也有可能? 等等要找是否有 C -> D 的文獻
    2. 這幾句寫得太漂亮了。之後寫計畫可以寫相似的希望跟哥倫布得獎者一樣那麼帥
    3. 這方向對嗎?
    4. A -> B 這部分我需要找更多有關 A 的 Review
    5. 我需要讀這個通訊作者更多的P
    6. 要找學生meeting 了。~~ ~~
    7. 一句髒話然後目前的想法 #如果被某些事打擾必須先暫停

讀完好的P的話。會以不同課題個別收集。

辦公室的一角

第三步:讀的順序。

這在網路上也有很多文章,主要在這邊 How to (seriously) read a scientific paper 也有很多不同學生跟教授分享他們讀的方式跟背後的原因。我的方式為:

  1. Title and abstract 先讀,決定要不要印出來讀。
  2. 如果生資軟體沒有github,就謝謝指教下一篇吧
  3. Figures and Conclusion
  4. 緒論 Introduction *
  5. Methods
  6. Results
  7. Discussion

註:這是比較偏生科的期刊

大部分人會建議 [3] 緒論 (Introduction) 可以最後讀,原因為如果你自己也在相似領域的話,其實你說不定已經知道大部分的文獻與要探討的問題。我把緒論放在前面 ,是因為 [1] 跟 [2] 是讓我先有對這篇P的課題有自己的想法跟角度,然後我會從緒論去嘗試了解作者們的想法跟當下的情境,互相驗證。緒論也是可以欣賞不同領域的學者怎麼寫作的戰場,在這邊是可以嘗試了解不同寫作風格/性格。不過倒是可以讀快一點。某些人也會建議 [4] Methods 可以很後面讀。我是覺得Methods 很重要因為需要知道這篇P做實驗的嚴謹度或是當下的挑戰。

有些讀者會速讀很快看一遍。覺得值得深讀會再看第二次第三次。這是 Prof. S. Keshav 所謂的三讀法,或是彭明輝老師文章講的螺旋式閱讀法。這是我以前的方式。不過有了自己筆記之後,我通常是會在分析的時候看一次,然後真正寫P的時候再重新看一次。

找尋新的想法、接觸新領域、備課、或是諸事不順的時候我會先找兩篇Review。一篇五到十年前的跟一篇最近的。然後開始從舊的開始讀。然後再從這兩篇Review有cite 的P 開始讀。主要是抓住這個領域i)嘗試解釋什麼問題 ii) 用的方法跟角度iii) 文筆 iv) 關鍵字。加上自己的角度歸納出一個想法之後嘗試搜尋是否有相關的文獻。

如果是軟體的話,讀完後會去下載試用。然後看他們的核心code。

如果是分析相關的統計的話,又對自己很重要的話,會再排一段時間去演算看看。

如果是群體遺傳的新統計,只能邊看邊膜拜了,期待自己有一天被雷打到自己~~~~~~可以推算成功。~~

第三點五步:報告P的時候老師看什麼。

“情境二:你是清X的某實驗室學生。你的老師是出了名的博學、帥、卓子亂、愛電人,然後給了你一篇P有關一個可以吃的動物的基因體分析要你下次報。你是第一次報,所以你問了一下這篇的重點還有要注意的重點。老師講得超快結果你只記得一兩點,全身充滿法喜但是還是不太知道要怎麼報。”

報P有兩大目的: [1] 妳自己基礎學識跟簡報能力的精進,還有 [2]分享給實驗室每一個人正確的資訊。一個實驗室如果一個禮拜有P的報告,加上自己讀的P,等於無時無刻都在收攏新的資訊。某一方面 [2]更重要,因為報錯的話等於整個實驗室收到的資訊都是錯的。

這時候老師或是實驗室比較有經驗的夥伴就很重要了。老師主要是依他的經驗當作整個報告的控管(你講得對不對 是不是在唬爛),然後給予建議,主要是報告的時候的小習慣 沒有信心的部分會不會變快變小聲,資訊傳達的精準度 我覺得他做的沒有很好但是講不出來為什麼,學識的了解。

第四步:報一篇P的不同等級

見P是P[整篇P的來龍去脈]

  1. 為什麼要報這篇P, i.e.,你報這篇的目的是什麼
  2. 作者是誰,之前做了什麼,現在在做什麼相關研究
  3. Authors contribution? 第一作者是學生還是? #審視自己的狀況
  4. 所以作者們為什麼要發表這一篇
  5. 整篇P在講什麼 **
  6. 結果是什麼

見P不是P [論述攻防]

  1. 批判這篇的弱點。
  2. 這篇什麼沒講?為什麼?
  3. 有哪些實驗應該做?
  4. 統計對嗎?嚴謹嗎?
  5. 有哪些P作者應該引用但是沒有?

見P還是P[你自己的意見]

  1. 回到原點,這篇P解決了什麼問題。有改變整個領域嗎?還是少許的推動?還是學生為了要畢業?
  2. 以作者群來說,他們接下來可以做什麼。 還是只是有錢
  3. 其他實驗室對這篇的看法?
  4. Data 有發表嗎?
  5. 實驗室或是自己可以得到什麼。

** 大部分學生認為這點最重要。是沒有錯,
但是報告的重要一點是你要把自己帶入作者的角色而去讀這一篇。

第五步:其他原則

  1. 一個禮拜最少最少最少讀2篇 *
  2. 跟學生計畫有關/給的 P 一定要讀
  3. 正在寫某一個P的話每天要至少讀一到兩篇相關的P
  4. 每兩個月大整理一次自己的筆記跟已經印的P。
  5. 刊載在大期刊的P盡量三個禮拜讀一篇。#滿滿的Supplementary

後續?

怎麼算讀進去一篇P呢?

讀很多P可以提升你的眼見,想法等等。

但是只有開始嘗試相關的實驗或是分析相關的資料,變成或改變自己的想法有收斂、整合,之後增加自己或是實驗室整體的能力,才算是真正讀一篇P 進去。就就差沒刻進去了

以傳統的實驗室來說,這樣最終的後續就是發表。

自己發表的文章其中的緒論跟文獻回顧就是最好的整理。

然後之前整理有關這個課題的筆記、印的P就可以用這篇替代了。

又一個里程碑
又一個里程碑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學會了怎麼讀,就可以開始想怎麼寫了。


如何有效率的讀期刊論文/Paper
https://dogoodscience.biodiv.tw/2019/08/21/howtoreadapaper/
作者
Jason Tsai
發布於
2019年8月21日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