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求學中做選擇

想要寫一篇有關如何做決定的筆記很久了。

這幾年在台灣,無論是學生、助理還是正在思考要不要回來台灣的博士後,都曾來信或見面向我諮詢過如何在求學和生活(甚至感情!?問就是在一起 )中做出正確的決定。原因很多,這可能是因為我經歷了教職升等的過程,或者是實驗室氛圍看起來總是很歡樂,每位成員都才華橫溢。看起來好像一切都很順利,所以才會來找我。

不管怎樣,我也是很樂於分享。看到學生逐漸成長,或是一些很厲害的人也許因為我的答案有幫助並選擇來台灣發展,總讓我感到十分開心。每一次分享的時候也是持續修正,而今年一月在動物行為暨生態研討會的一次青年科學家論壇中,跟其他三個閃閃發亮(其中一個是太陽 🌞 )的老師一起與學生們分享了求學到職業生涯的經驗。我當初講如何選擇的心得。經過了這幾個月無數的死線跟雜事,輾轉都有接觸到這個課題,也才在這幾天有空把它寫完。

小編好會用AI把我用這麼帥

老實說,除了選到最正最棒的人生伴侶之外,我真的不確定自己到底做了什麼正確的選擇。有三個小孩慢慢長大,每天的選擇其實都更不確定 XD,但他們也是動力,驅使我們更往前進。所以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和見解。希望這些思考,能當作學生們做出選擇時可能多一種角度/方式,讓大家在自己求學的旅程中找到方向與平衡。

會稍稍侷限在求學階段的選擇,是因為給與建議的人也大部分都還是學生/在學術界的部分。只是真的自己也不算什麼角色,跟那些在上層選擇的等級差太多了,但至少也一步一步到這個階段了。

定義選擇的重要性

在做一個選擇之前,我們首先先定義選擇的結果。我們先很初步歸納成會有好或壞的結果。每個選擇都有利弊,隨時間變化效果不同。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了解每個選擇所帶來的利弊可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翻轉。舉例來說,今天可能吃得很開心(好結果),但是可能幾個月後變胖就後悔了(壞結果)。這不僅是對短期的影響,更是對長期的考量。

現在的決定很痛苦,時間拉長說不定是好事。

現在的決定很輕鬆,時間拉長說不定變得更少選擇。

做選擇的流程圖

我先歸納出一個很簡單做選擇的流程圖。當然可以更簡單,也可以更複雜。但我們先從這邊開始。

流程圖 V1

選擇取決於個人的經驗、環境、參考他人經驗 (input),但每個人情況獨特。所以這個流程圖每一個箭頭的大小(不同變數的重要性)跟長度(如做選擇的時間)在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特的。例如,我們在實驗室中的經驗和所處的研究環境,會對每個人要做的選擇都會稍稍的變化。我覺得一個人的個性有很大部分是天生的 XD ,但他的做人處事跟理想也許是後來慢慢加諸上的。這些會影響你做什麼選擇,也影響別的外在因素。一個人很自信或是不太喜歡聽別人的意見的話,別人的經驗輸入就相較少。而理想很大很崇高的話,其他輸入也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一開始大家的經驗都是少的,這時候有一位好的人生導師(不管是名義上的導師、也可以是周遭的朋友、學姊等等)給你好的建議,就會轉成你的經驗,再加上如果每次選擇更多更快的話,之後就會成為一個正面的迴圈,持續著精進你的經驗。小孩長大求學是這個過程,接觸一個新領域是這個過程,甚至機器學習也都是這樣的 XD。在這個階段,也許看重的是如何讓這個正面的迴圈越來越快,越來越系統化,而你的經驗總和會在短時間累積的越來越多

老實說,在某些現實環境下,也沒有什麼選擇,就只能走務實路線,把能做的事趕快做完,讓自己累積多一點經驗/能力,才能開始有選擇。所以其實能做選擇的時候就是很幸福了。大到人生,小到中研院附近午餐要吃什麼。 QQ

當你慢慢累積了經驗之後,你可能會開始慢慢的回饋到你周遭的人跟環境,也許是你的家庭,同事跟社會。這些外來的變數到時候就慢慢變成動機,而你的經驗就轉換成實質上的理念。選擇就變成行動。因為你能力(或是年紀)累積到一個critical mass的時候,好像就也沒什麼對錯了。

流程圖 V2

以這個框架來說代表很多意思,像是人生怎麼過沒有正確答案,但是有固定的模式生老病死。沒有一定要怎麼樣,而是取決於你做的大大小小事情跟一開始的輸入變數。到這邊,重要的還是回歸到你要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自己做選擇的過程

來講一下我自己求學的過程。這邊分享當初年輕論壇的簡報。我碩士是讀生物資訊畢業,給了自己程式設計的經驗,所以多了一些選擇,但最後還是走了博士。

可惜樂透沒有中

這邊其實很有趣,跟實驗室的成員討論時候,他們笑著說務實的話爲什麼不直接申請金融業或是資工?如果錢很重要的話,那金融業當然是首選啊。這邊的重點是沒錯,收入就是一個很務實的考量,而生命科學領域的薪水跟其他領域比就是沒有那麼多競爭力。

以現在這個時間點回顧的話,我當然覺得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也可以列舉個好幾個理由說為什麼當時讀博班。但這樣討論是危險的,因為生存者偏差。 回到那個時間點的話,也許我看不上這個選擇(不確定性,沒有興趣,沒有信心),或是這個選擇看不上我(申請準備得不夠好,不夠有能力)。但可以確定的是,我發現的是:

  1. 沒有眼見跟能力的話,真正可以的選擇很少
  2. 用我的興趣去做選擇很簡單

你想做什麼,不一定代表你可以去做,有能力去做。你想躺平,後面小孩嗷嗷待哺,那也不行啊。我在這時候至少發現我有興趣做的東西我就會很主動去學,但是反之我就是完全沒有動力去碰。這時候我也覺得好,那我就用我的興趣去驅使我的動力去學新的技術。

之後博士畢業之後,後來去做博後的部分可以參考這篇: 博後五年的心路歷程

在博士選博士後的這個時間點,我回顧的發現應該是

  1. 我之前的經驗是對的 (正面回饋)
  2. 我好喜歡新的東西 (正面回饋)
  3. 做研究真的薪水少很多 (要務實)
  4. 進博士班,讓我能學到新的技術讓我接下來能選擇的更多 (正面回饋)
  5. 我要持續學新的技術,然後與其專精同樣的課題下去,我想探索新的題目 (也許是自己的生存模式)

這邊還有一個小插曲,後來我其實在英國當完博後其實真的蠻累了。所以在當時有可能回去台灣申請教職的時候,我先跑去日本幫忙英國同事創立實驗室然後待了一陣子。就像我之前寫的:

然後已經被問了幾百次為甚麼要去這種(對很多老師來說)不算是研發很好的大學。但我人生目前最快樂的幾個月是在那裡度過。我也認識了一個永久的朋友。

好想回去一趟

有時候稍微步調放慢一點,走一種非主流的選擇也是一個好的選擇。

困難的選擇是一種內心的鍛鍊。在面對困難的選擇時,務實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前進的道路。而不斷學習新技術和擴展視野,可以增加我們的選擇空間和成功的機會。而多給自己一些選擇的選項(除了伴侶),其實是一種幸福。享受探索和發現的過程。這樣的心態不僅能減輕決策的壓力,而在做完選擇有越來越多正面回饋的時候,還能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積極和自信。

然後你不知不覺就到40歲了 XD. 這時候應該已經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而開始為自己的理念而努力。也許這時候就要回歸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持續如何通過學習和適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選擇的範圍。心境也許就是像當初沈聖峰老師在論壇中引用了 第二座山 (這本非常推薦)的範例,也許已經爬了第一座山很上面,要開始爬第二座山。

這邊也要呼應聖峰老師當初所講的課題是每個人爬的山(人生課題)都不太一樣。因為網路讓大家接收的資訊更多更雜,你可能會更細節的了解(直播?)那些一年在喜馬拉雅山爬上爬下的人們,而你自己還在爬我家後面有山坡而已。羨慕一定會當然的,畢竟人一直在追尋或是塑造英雄。但是每個人的課題真的不一樣,妳還是要持續地爬完不同的山,了解到說不定你根本其實比較喜歡海。

可以多花時間想一下重要的課題

Planning and Impact

在近期一篇Cell 關於Problem choice and decision tre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文章中,作者強調了選擇正確問題的重要性。科學家經常花費數天選擇一個問題,然後花費數年解決它。這樣的時間分配不平衡,限制了工作的影響力。文章建議 (以下用chatGPT 去做一個概述):

  1. 花更多時間在問題選擇上:選擇一個好問題可以大大增加工作的影響力,即使解決一個平庸的問題再完美,也很難引起興趣。
  2. **運用「直覺泵」(intuition pump) **:這是一種跳出思維定式的方法,幫助我們產生創新的想法並避免常見的陷阱。
  3. 勇於接受風險:風險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學會與風險為友,並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4. 設定合適的優化目標:在評估新想法時,考慮其成功的可能性和潛在的影響力,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5. 適時修正計劃:項目進行中,隨著新信息的出現和技術的進步,我們應該頻繁地回顧和調整計劃。

並且有一些常見的陷阱需要避免:

  • 只做自己熟悉的東西:跳出知識/技術舒適圈,關注未來重要的問題。
  • 單一技能的專家:拓展思維和技能範圍,不要僅僅專注於一種技術。
  • 跟風加入潮流:避免在領域已經達到高峰時加入,選擇有潛力的新興領域。
  • 自我服務偏差: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失敗則歸因於外部因素,這種思維危險且不成熟。
  • 模仿成功科學家:忽視時空背景的不同,僅模仿他們的做法,而不是創新和回應當下的挑戰。

科學研究的問題是這樣,而一般平時的選擇也是一樣。一個小問題的選擇就算做得再好(如中研院附近選一家最好吃的餐廳吃午餐),它的影響不會那麼大(阿就中午吃飽了)。而人生的選擇問題那麼重要,不需要好好多花一點時間去想嗎?也許也可以科學化一點,系統化一點。以上的陷阱也適用。

總結

無論是在科學研究還是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選擇都是一個需要經驗、知識和智慧的過程。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是好好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跟實驗室未來的方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啟發,幫助你在面對求學中的各種選擇時,做出更好的決定。記住,所有的選擇其實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重要的是如何從中學習和成長。

PS. 我終.於.達到一年兩篇網誌的進度。XD.


如何在求學中做選擇
https://dogoodscience.biodiv.tw/2024/05/16/2024.onmakingchoices/
作者
Jason Tsai
發布於
2024年5月16日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