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第六年 - 實驗室跟自己在疫情的成長

科技部計畫寫完了。雖然被拒絕到崩潰
2020年結束了。
實驗室六年了。

結果,在2020的最後幾天也大感冒一場 人生的第一次41C
也算是為這個不平靜的一年劃下了一個總結。

2020年來很多人來說,除了一些all in tesla 、all in pacbio的人之外,
其實是蠻不穩定且無助的一年。
雖然今年才過了幾天,已經發生了疫情更嚴重、 香港民主派大肆被捕 、美國國會暴動…
還是希望今年會更好。
其實已經有一些好消息! slam dunk 終於要出電影了!

去年其實一直有動筆寫網誌,但越寫越慢,最後整個刪掉。
一個版本一個版本的寫、減、刪。
就像尚未發表的paper一樣。

因為這一年時間變得破碎、
想法也變得零碎,
感覺自己整個人是不是也要碎掉了 像綠豆椪一樣
不過還是寫吧。
畢竟這也是自己的心路歷程。

疫情的回顧

疫情真的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這一段期間,已經有聽到無數次國外的朋友/合作者必須暫停實驗室,犧牲掉養了好幾年的動物們,重新開工了又暫停等等的輪迴。以身為在台灣很好研究機構裡的一個小齒輪來說,雖然國外的試劑開始很難訂之外,感覺很幸福還可以天天進實驗室做研究。

所以還是主要心理上的壓力。 很奢侈,也很戰戰兢兢。

四月那時候真的每天真的都睡不好。一方面緊張小孩,
擔心接下來大家的日子會不好過。

我也怕現在要線上教課的情況下學生不好吸收,重新花時間整理slides 跟所有的文獻。
也怕學生實驗/分析有一天就不能做了,因此而延畢的話怎麼辦?
歐美大學的機會變少,會讓一些想出國的學生沒辦法深造,或是獎學金會被砍。
一方面也擔心之後經濟的衰退,接下來全世界非病毒科研的經費可能相對減少。

有幾天會突然想:趕快!趕快把成果做出來,這樣至少可以保證實驗室大家之後的發展。

其實,這段時間每個人真的也不用更拼。

大家真的保持健健康康就好。

實驗室的韌性

我太小看實驗室的大家了。 XD

在疫情來臨之前,實驗室其實是一個蓄勢待發的狀態,
許多人都來到他們在這一個實驗室生涯的後期,開始想 或是沒想 並準備往下一個旅程。
前進,在大家都可能原地踏步的一年。

疫情來臨之後,我覺得大家平安過完2020就好。
結果,這一年實驗室發表或是參與了10篇文章+多了一個新生小成員 XD。*

我的兩位博後都很厲害
我的學生都很可愛欠揍也漸漸獨立,
我的助理也在carry實驗室的大大小小事,
我不知道你們去年自己的生活經歷了什麼,
可能完全沒影響,可能一直買股票計畫都沒做,
也是過了疫情發生了第一年都還算活蹦亂跳。
但是還是要說一聲你們好棒。

potluck完結果拉肚子

以一個團隊來說, 我們2020年算是交出不錯的一份成績單。

但是新的問題也出來了。
舉例來說,雖然有持續發表,但這也是一些技術上的、合作上、及小課題的收尾。
真正讓實驗室更精進的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這代表了什麼?代表著實驗室的運作在得到新的技術跟經驗時,
都必須要收尾並發表 - 變成花在寫paper 的時間上就多很多。
所以在大課題上進度有點緩慢,
是否這些就不需要發表然後用不同的方式分享給大眾?目前還沒有答案。

然後看似整體還不錯的背後其實還是有很多的挑戰。一大堆實驗的失敗。
進度不連貫,整體來說其實算是慢的。 在某些事務的處理上也越來越沒有效率。
當然,這是當一個計畫結束過後,不經歷過整個程序,
才能發現這些問題然後分辨出真正重要的東西。

實驗室人員的下一步

以一個實驗室來說,
我們對於下一步的準備跟表達自己的訓練是很貧乏的。

這一方面是實驗室的時間點開始到了(寫計畫一直被拒、博士生開始畢業、
博士後開始找工作、助理準備下一步),所以才開始探索。

為什麼實驗室都快六年了才開始想下一步?

原因很多,不過應該大部分都是我的問題吧。
就發展技術的實驗室來說,因為有一個很主要的目標,主觀性是很強的。

但是我們實驗室是找出大自然的規律,是需要很謙卑地、很敬畏的去了解它,
而不是一開始就定義可能是怎麼樣。
所以我覺得做研究的本質是盡量不能主觀。
如果一開始就想我要做出某些研究的話,
是不是結果可能、或是一定就是我所想的那樣?
就是一開始可能的五個假說變成可能只有一個假說這樣子?

這樣的訓練,在給演講講未來展望的時候就整個起衝突了。
一方面實驗室沒有演講的訓練,另一方面這種探索會給人覺得沒有方向性、沒有野心。

現在研究就是
i) 人類怎麼從大自然找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ii) 人類怎麼精進自己擁有的技術、
iii) 人類找出大自然的規律、
iv) 人類怎麼利用大自然
v) 跟嘴砲的精進而已。

通常一個實驗室會發展 ii) 然後去找 i) 或 iii) 或 iv). 我們是 ii) + iii).
但是如果是去求職的話,可能就要i)ii)iii)iv)都要並要更顯示出自己的獨特性跟所扮演的角色。

這是請教過一個自己領域裡很信服的老師過後才發現的。謝謝學長

這些經驗也讓我覺得原來自己影響實驗室的人比想像的多很多。
原來大家越來越安靜是我的錯
~~我的理念,做事方式
,還有平時的OS~~。

工作的地方也發生了一些事,差點對人性失去信心 XD
原來一個人可以影響周遭的人那麼深。連阿宅如我都被掃到
自己尤其是一個管理者,所以還有好多要自律、學、進步。

自己的成長

我這邊說的不是自己的體重 (泣)。
好吧,除了體重,也一直質疑自己的定向與工作上的效率。

頭腦有在轉的時候,
一下子是扮演23歲的小孩要拼命玩,
再來是要努力的碩、博士生要認真研究,
再來是6
70歲的長者覺得健康就好,
真的要回到自己的課題時候,已經不知道那個課題是什麼了。

生活+研究都很難啊啊啊 ~~可惜不是達爾文=富二代 ~~。

真正回到自己要做分析的時候,
也其實是一個精力沒有那麼好、意志力開始薄弱、
以為自己還可以但事實上要更努力的中年男子。
嘗試平衡生活的同時,一直很怕開始失衡。
其實最怕的是,我對自己失望。

所以我2020年做了一件事 - 重新閱讀。

電子書不錯
電子書不錯

這裡的閱讀不是paper 或是漫畫 不然應該破千了
而是哪裡覺得少了,就去讀相關的書籍。

說真的,以前就是覺得一直努力、喜歡自己的研究、
夢想有滿分10 分然後找到100分的老婆,
所以讀的書其實不多。
幾乎都是科普 或是如何在場合保持微笑的書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研究計畫的話,
那我現在就是處於做實驗做不出來的一個困境,
或是養的菌株 小孩 很怕養死,
不了解目前的一些事情 現在的薪水到底要怎麼養三個小孩啊啊啊
需要從書中找出一些經驗。

2020我讀了40 本書。什麼都讀。
沒有豁然開朗, 但是開始了解到一些朋友 嘴砲王 跟熟的同事為什麼那麼的博學多聞跟熱情。
沒有滿滿的正能量,但是發現閱讀可以平復一些自己的負能量。
沒有更熱血,但是希望自己能放下並更懂著運用自己越來越少的精力。
沒有更有錢,沒有但是

希望今年會持續讀下去。

新的課題- 實驗室成員偏內向的管理

2021 年了。從前年開始,都會設定一些新的原則跟嘗試。

去年實驗室也多了一些訪客 六年了才有….
除了願意說原來我在外面多黑多黑之外 XD ,也震攝於我們實驗室的氣場?
謎之聲一:實驗室好佛系 我其實還是不了解用來形容實驗室是什麼意思XD
謎之聲二:實驗室好安靜。
謎之聲三:老闆都不打招呼。

反省之後就是我的臉部表情僵硬,討論事情的時候把很多可能會遇到的事情先講出來,
讓討論者覺得我覺得我是很冷或是沒有興趣的一個人。

然後寫這個網誌的前兩天,我的某某學生竟然也被說是很兇很冷漠 XDDDD
PS 這學生根本就是內心如火好不好。

所以實驗室物以類聚。很怪很棒的一群人。

雖然學術界是一個走路都會發光,超級熱血、正面、光芒四射的「外向性」主角們聚集地。真的,像是那種關了門笑聲還是可以跨領域的,或是一來中研院實驗室助理馬上翹課的。天生就覺得比不上的。

我似乎也主觀的認定要在學術界生存似乎就是這樣子。

自從讀了 安靜是種超能力 一書後(大推),我才認知到,不能叫內向 ~~像是走廊遇到同事學生都在緊張打招呼都要深呼一口氣 ~~的人變成那些人。 因為畢竟他們就不是那樣的人。而是應該去挖掘且更凸顯出自己的特質。

電子書不錯
推薦這本書

今年就看能不能把碎片一片片的撿好。

實驗室的人如何活出自己的特質?這是實驗室的課題,也是我的課題。


實驗室第六年 - 實驗室跟自己在疫情的成長
https://dogoodscience.biodiv.tw/2021/01/14/pi6yearwithcovid/
作者
Jason Tsai
發布於
2021年1月14日
許可協議